生自吴趋来帝里,故宜北调变南腔。每当转处声偏慢,将到停时调入双。
坐有周郎应错顾,箫吹秦女亦须降。恐人仿此翻成套,轻板从今唱大江。
谁是当官不苦忙,敲冰且复浣诗肠。来青乍快迎风竹,送日常焚入夜香。
行色三更随月冷,襟期六月带秋凉。远心自在尘鞅里,小憩何须定解缰。
蒹葭已自见秋容,何事舟横浅水中。滞橹停摇频问雨,破帆斜挂懒呼风。
波间试水喧艄子,篷下铺蓑睡柁公。爨罢吴娘无个事,滩头閒采蓼花红。
秦淮河上低杨柳,歌舞楼中小月明。异地谁教宾作主,同襟方见弟和兄。
已从戏局还看梦,纵使诙谈总自清。一曲游仙催漏短,贪欢怕是听鸡声。
月白江空露下时,谁家笛傍晚风吹。情深可奈消无酒,景好惟须对以诗。
欲谱新词三弄里,那堪苦调几声悲。将眠又起呼舟子,船过山阳且莫迟。
孝陵佳气郁葱笼,手辟鸿濛万国从。帝命开天非逐鹿,地因拱圣始蟠龙。
风雷久护存灵瑞,日月同华想圣容。拜罢小臣思作颂,大明丰芑此山钟。
老僧日起迎游客,引路烹茶总热忙。似觉山犹疲应接,如何寺却号清凉。
堤笼杨柳烟含雾,井落胭脂夜有香。寂寞繁华难作解,好将此义学参方。
携酒来寻桃叶渡,听歌共上木兰舟。人当醉极偏矜醒,欢到关情反作愁。
叠浪远山描浅黛,媚人明月趁清秋。朱栏曲曲香风散,丝管声中笑韵流。
雨花台畔草茸茸,到处清妍到处浓。诗料携将云满袖,谈资贮得锦为胸。
人贪揽胜难言别,月好逢秋不厌重。明日偏宜江上去,推窗两岸看芙蓉。
话到匡山恍欲乘,泠然六月对寒冰。客忘形迹分谁主,官耐清贫却类僧。
斗茗因香为韵格,评诗似水辨淄渑。花陪晚醉仍留影,月尽移将问一灯。
急防暮雨催花尽,移槛仍为一日留。仙易误人聊作戏,谁能问世类藏钩。
茶颠入酒心难醉,鸟语参歌韵更幽。尽日追欢休卜夜,还教宵梦伴春愁。
清宵何事偏阴雨,一岁中秋得几回。有酒停斟迟月上,将眠更起看云开。
光馀明夜留相补,约定故人怨不来。若使游仙成好梦,也应无用管弦催。
滚滚京尘障眼生,寒冰对照玉堂清。挑灯浅语俱堪味,发箧新诗漫付评。
混世无能甘独醒,知心倍自见深情。牢骚已向酬觥尽,独有忧天意未平。
湖光妙正在秋冬,露尽冰文雪半封。载月停舟应自绝,分烟挂画定嫌重。
眉开远黛工能写,影浸寒梅巧作供。手把新诗清在眼,泠然容我梦相从。
客来雪鹊乱鸣檐,坐语移时肯自淹。画学还应推米芾,饮宗只合事陶潜。
病防极热微添火,人快轻酣半捲帘。元笈一篇谈未了,莹莹心眼朗秋蟾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