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跑泉上月,曾忆漱清酣。秋树落红果,晚峰生翠岚。
楼台连竺国,钟鼓应苔龛。十五年来梦,逢师得再谈。
清言犹在耳,良会更无期。岁月频消息,江湖有梦思。
病馀秋草变,天远雁书迟。自笑疏慵甚,惟应爱尔诗。
避地入嵓谷,高居生事幽。紫云回绝嶂,苍壁泻寒流。
山水谢灵运,文章秦少游。可能陪杖屦,寻壑复经丘。
自谓偃长虹,人疑伏卧龙。水钟淮海秀,山据石城雄。
驷马何年度,星槎此路通。遥知乡国梦,月白景阳钟。
野寺摧残后,山僧起废初。草生龙甃涸,花落雁堂虚。
碧殿栖金像,香斋报木鱼。看春重借榻,犹得饭园蔬。
沧海浩无边,青山断复连。水吞湖面月,风度石梁泉。
我昔狂游地,师今幻住年。看花瀹春茗,犹记竹林前。
卖药到春城,相逢岁又更。会难疑作梦,痴绝转多情。
把酒为鲸饮,吹箫学凤鸣。不知江海上,白发为谁生。
别驾通州牧,新年仗节行。地舆分海甸,山水带芜城。
晚市鱼盐集,春潮蛎蛤生。才贤易迁擢,圣主有馀情。
天上紫薇郎,年高鬓未霜。官辞翰林院,家在浣花庄。
独鹤秋空杳,寒花晚节香。太湖三万顷,风水涣文章。
遥天垂旷野,远海入平川。北崦通渔浦,南垞绕秫田。
名山茶磨转,细瀑水帘悬。自设云中榻,常时借鹤眠。
隐德非逃世,怀材不济川。家贫无厚产,经训是腴田。
合涧泉交响,重崖树倒悬。羡君函谷去,高咏看云眠。
往事真成梦,忧来不暇忘。老年终少睡,寒夜故多长。
漏屋窥残月,重衾压曙霜。鸣鸡知有为,嗷雁欲何翔。
潇洒湖南倅,丹成骨已仙。常来谈信宿,永别又三年。
竹墅缘溪水,沙村入野田。东山旧时月,还到酒杯前。
扶杖东皋望远山,物华消息与情关。楝花风过蚕蛾老,麦秀城深雉子斑。
谁氏墓田荆棘底,斩新亭馆画图间。道傍惟有寒松树,吹尽春风只旧颜。
扶杖出门行路难,雨深泥淖几时乾。空肠藜藿三年歉,病骨衣裳六月寒。
天子又闻颁凤诏,野人何敢负渔竿。故园桃李俱消歇,欲就邻家借竹看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