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壶美酒那消忧,数卷道书天与游。既雨秋城苦泥淖,未寒病骨思衣裘。
看我目光牛背上,忆君佩声凤池头。情知契阔宁复语,白鹄斯举不可留。
风起春城散客忧,玉京台殿忆同游。云开万象森丹阙,金织双龙盘翠裘。
此日听鸡趋禁籞,何年骑鹤过山头。从君试觅王乔术,学化仙凫任去留。
十年京国总忘忧,诗酒风流共贵游。溪月夜游鳷鹊观,滦云晓湿鹔鹴裘。
书来慰我临池上,秋去思君到水头。更忆何人张仲举,于今江海为谁留。
故人渺在云林端,手种梓漆阴团团。不愤读书从鬼谷,何嫌卖药近长安。
白日定趋天禄阁,青春宜著鵔鸃冠。相思洒尽金壶墨,三十六峰生莫寒。
丹楼百尺倚云霄,有客怀仙兴独高。腰下苍精缠宝气,眉间脉理卷金毛。
拟招薛子青田鹤,与钓任公碧海鳌。幸自苍顽同木石,思君一夕梦劳劳。
煮药香中听雨眠,都缘未熟养生篇。雪消春水深三尺,日上花阴过几砖。
世事悠悠高枕外,衡门寂寂暮霞边。自惭病鹤摧颓甚,却顾云霄意悄然。
馀杭山水著飞楼,楼外长林地转幽。十亩树阴閒濯足,一帘荷气晓梳头。
山涛举代嵇康懒,张说论文薛稷忧。萧散人间两外史,平生犹欠幔亭游。
仙李如何竟小年,满堂图障惨风烟。青山扪虱谁同话,赤脚骑鲸自上天。
名世岂唯书画学,起家犹望孝廉船。无因得寄松花酒,一洒清明笔冢前。
吾爱吾庐聊复尔,眼前白石与苍苔。水从林木阴中过,风自房栊曲处来。
薄有馀情归竹素,竟无长物受尘埃。先生闭户成真懒,诗债敲门不厌催。
黑头时与王孙别,春草又青天一涯。贫甚冯驩犹有铗,归来丁令已无家。
葑田湖窄残舟少,墓道山荒剩屋斜。还忆菌巢书数卷,雪麋应护手栽花。
桐君山下一区宅,木茂土肥泉水香。槎头钓鱼秋雨足,亭子煮茶春日长。
两山徒为盘谷隐,一水尚系平泉庄。莫厌身名俱隐约,会见輶轩来晦冈。
载雨过湖山雨重,放水出山湖水浑。窗风乱解丛篁箨,渠溜直穿双树根。
白须道士烟霞癖,锦里先生芋栗园。想见南邻邱架阁,也嫌泥泞不过门。
黄篾楼中惟饮酒,楼下长沟凫雁多。湾头桥断浮青草,湖面风来生白波。
馋奴竟煮脱绷笋,老鱼戏唼如钱荷。诏书宽大到海角,河北饥氓争倒戈。
梁溪宅里閟烟霞,使者淹留日未斜。天上夔龙图治道,舟中李郭望京华。
十三弦送黄柑酒,第二泉煎紫笋茶。寄谢南宫达夫子,会同鸡犬忆仙家。
剡源诗卷落吾手,便似移家太白峰。学道昔惭山世远,知人今愧郭林宗。
空山乐书有遗谱,白日天马无留踪。太息斯人不可见,厌将两耳闻寒蛩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