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寞无人处,蜘蛛结网多。琴床尘未净,镜匣恨难磨。
吐讶蚕为茧,张疑雀可罗。年年瓜果节,乞巧问星娥。
雨打风吹急,荧荧未减辉。纱囊真可贮,罗扇不须挥。
池上随波动,花间照客归。终含丹一点,光采莫嫌微。
元驹曾号蚁,白鸟亦称蚊。种本从鷏出,名还与鹭分。
蝇头同取象,豹脚独成文。异论思巢睫,残碑记露筋。
负山真有力,列市竞为群。雨陨常千点,雷轰忽一军。
乍疑歌翯翯,讵意睹棼棼。除恶由来尽,何防毒草熏。
披蒲恰傍文澜阔,汲绠将穷学海深。丹鸟有时资照映,白鱼于此任浮沉。
羽陵几度潜踪入,脉望三生慧业寻。独向词源矜吐纳,惯从经穴恣贪侵。
分明吞墨同乌鲗,彷佛衔书效赤禽。咀味却耽蝌蚪简,知音应托鞠通琴。
十年食古终须化,一字填胸便不禁。乞得芸香堪辟汝,那愁为蠹更为蟫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