簪玳尚谁继,风云那可看。自曾许持送,谈笑未尝乾。
水口痴云散,林梢爱景还。朝寒无物禦,拥鼻对西山。
夕紫堆香豆,朝岚映墨池。客来不须报,正是学书时。
沉檀应在骨,龙麝自薰心。千载吟蕲竹,清雅少知音。
鸥鹭依寒水,蒹葭静晚风。烟光秋雨细,树色碧山重。
万籁寒空响,群山隐映开。迟迟暮钟里,且唤竹舆来。
吾有瀑布诗,古今赛不得。最好是一条,界破青山色。
对槛青山露,群仙捧宝珠。求遗如起定,象罔是文殊。
澹乎无味中,指下清音发。□□□□□,空山堕凉月。
几时越五湖,行行遂所适。之子方乐天,众累焉能迫。
閒中无所事,得意思同论。约月升崇观,校射出平原。
笏引上天梯,鞘鸣奋地雷。谁云天尺五,亲见玉皇来。
竹径随泉上,山云触石生。宝栖弹指处,的的是分明。
研山不复见,哦诗徒叹息。唯有玉蟾蜍,向余频唳滴。
扶筇上瑶台,一笑领清绝。如何夜来风,独下前村雪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