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人长年闲,柴户终日闭。虽云伴我懒,常有跋扈志。
端如在笼鹤,又若伏枥骥。举首望道路,久欲从此逝。
恨无陆探微,写此师子戏。如何尚摇尾,更作求食计。
岁暮少欢愉,况复婴病苦。闭门每厌客,幸此连日雨。
寒炉火复焰,乃若相媚妩。披衣坐壁角,妙处时一暏。
风声耿初夜,有句或未吐。还书问故人,可复一笑许。
中原厌胡马,所至是贼窟。念君空悬罄,何以备仓卒。
穷冬霜雪繁,欲救乃无术。儿号君莫厌,婢怨君莫恤。
平生师颜子,于此见仿佛。此缣君所知,自我机杼出。
还家更寒三鼓馀,邻家小儿犹读书。王侯将相乃无种,纨裤绮襦宁似渠。
北风飕飕霜被草,听汝读书声转好。莫言翁媪惜膏油,有儿如此可无忧。
寸草仰生活,春晖常照临。不知欲报德,何以见此心。
江汉有时竭,此心无浅深。魏氏有令德,传家非独今。
结庵在山阿,日瞻松柏林。仁风被远迹,猛兽不敢侵。
令子守直道,意往无崎嵚。遂令此乡人,得闻金玉音。
我行时序晚,回望西山岑。延领长太息,聊为纯孝吟。
人履履险巇,君履履平地。平地信可履,行稳居亦易。
责己不责人,为道不为利。熟视履险者,岂不心有愧。
君家天台守,固学有馀味。微言化子侄,自足警一世。
初无举足劳,宁有半涂滞。君能识其然,我亦从子逝。
晓窗日未融,野寺雨欲作。经旬少客到,静坐差可乐。
平生遭病扰,今更不如昨。囊空畏高医,何以致良药。
所幸秋已至,所在身可著。洗耳听凉风,不待一叶落。
破屋除灯雪自明,案头无用读书檠。老慵已惯跏趺坐,昏梦尤便松竹吟。
知有故人来问道,久无佳兴与寻盟。明年更有闽山兴,但办行缠莫计程。
周侯不出何所为,闭门读书心自知。箪瓢陋巷君不厌,读书万卷能忘饥。
上参羲皇下秦汉,采取英华几脱腕。是非荣辱姑置之,忽若乘船到彼岸。
古人之学有传授,君生寂寞千载后。问君何以识古人,袖手无言坐清昼。
以此读书为尚友,是事渺茫人信否。人信不信君不问,松柏固难生培塿。
朝来落叶乱荒城,青山照人溪水横。往来车马作尘土,想君深夜读书声。
大千非有馀,一粟岂不足。须弥纳芥子,岂复论盈缩。
今君住世网,何以得此独。始知陋巷居,已悟不远复。
朝为事所夺,莫为饥所驱。不知六合间,何人能自如。
永新段夫子,屋小心有馀。教之有家法,逃禅犹作书。
纷纷入醉梦,一语令渠醒。段子闭门居,云何犹醉经。
其醉盖非醉,初无能解酲。问经何所说,明善故能诚。
青松在庭槛,乃受众目怜。念彼岁寒枝,肯争桃李妍。
不如卧涧壑,岁久霜雪前。尹侯东州英,炯若珠在渊。
避地走南荒,因循留瘴烟。归来怀玉山,草草屋数椽。
深居绝万虑,读书欲忘年。偶出到城市,颇厌尘嚣煎。
搜肠出妙语,赠我以长篇。行潦被注挹,朽木烦彫镌。
纷纷车马间,孰能知子贤。别归值短晷,肯复更留连。
我老百事废,钝马难加鞭。清霜粲屋瓦,白云常在天。
怅望子所居,欲去无夤缘。
云涛际天江北路,郡古人稀春欲暮。平生想像睡足庵,颇见王杜安身处。
十年兵火庵已坏,草莽连岗穴狐兔。使君初来席未暖,重就新斋立窗户。
疏疏脩竹带泉石,历历幽光点烟雾。竹楼月波不寂寞,雪堂东坡复共住。
昔者同遭盗贼扰,今者定蒙神物护。使君忘言坐搔首,抖擞衣襟脱巾履。
下帘高枕百吏散,一任江头风断渡。会思王杜与新诗,梦里相逢得奇句。
杀物以活己,肉食固多惭。况无一事勤,敢于滋味贪。
今晨病少间,调羹有酸咸。居然饱笋蕨,自足慰清馋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