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人菰米饭,越女芰荷衣。风土将相近,家园犹未归。
衡门绝尘鞅,隐几面青山。兀坐非南郭,冥心万象间。
为爱花时好,遥林载酒过。晓莺啼不彻,芳绪坐来多。
银浦流云净,清辉独映君。夜来风露冷,仙乐下方闻。
云生青几上,泉落素屏间。若个堪招隐,何须更买山。
明月隐青厓,高楼旷延伫。黄叶忽翻飞,前山夜来雨。
松下坐来久,起行山月中。凉风吹衣带,挂罥青桂丛。
石田已收秣,野萝垂结果。盘餐虽无鱼,留客中夜坐。
芳树日凋零,为怨秋风薄。唯有山中人,无心任开落。
结曲花源路,柴门复几层。酒醒游客散,松杪出残灯。
载酒涉花林,周游古城下。暂尔惜尘劳,明朝复驱马。
楼北控青山,是昔呼鸾道。金舆终不来,罗衣散秋草。
绝塞闻征雁,疏篱隐候虫。故园添白发,今夕又秋风。
举火照山影,山禽不住鸣。幽人思千里,兹夕梦难成。
落日登古台,垂杨拂阑干。不见路傍草,烟沙浩漫漫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