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桥握手惜分离,兴尽东风独解维。落日汝耽元礼棹,碧云吾拟惠休诗。
江天柳暝行人小,泽国波宽度鸟迟。可向吴阊访踪迹,旗亭酩酊已多时。
谈诗匡鼎旧名家,且为诸生拥绛纱。吏部名仍悬日月,广文官欲带烟霞。
春风暂假专城绶,秋水犹疑上汉槎。为问高斋今夜色,可无清梦到京华。
对酒春风芳草违,怀人东海碧云飞。吴门市旧多仙隐,高士星今拟少微。
书为穷愁翻早就,身因战胜转堪肥。野夫事事俱成懒,解把新编卧钓矶。
隐囊纱帽褐宽袍,丘壑依稀亦我曹。名似卢郎堪比玉,颊如裴令欲添毫。
朱颜雅负阳春在,綵笔能令气象高。不独陶然君自好,见来争若醉醇醪。
共传经术授诸生,赋就还闻动两京。偶为吴阊新柳色,却怜张绪旧游名。
江天暮霭空云树,汉苑秋风自露茎。池草总题那敢寄,五言君已号长城。
清渠曲曲护苍苔,剥啄衡门手自开。主在未须题凤去,客频宁为好龙来。
窗前竹色分茶盌,径里橙香入酒杯。闻道西山月更好,可能乘兴一登台。
杜门旬日偶初出,物色风光相映鲜。为问攒眉莲社后,能无把臂竹林前。
青山大可供词客,新月殊堪费酒钱。报汝过从应更数,莫教童稚厌周旋。
石头城下草迷离,梦里分明玉树姿。纨扇已题桃叶句,白门空唱柳枝词。
裁将尺鲤羞人问,锁就双蛾祇自知。腰带休文浑欲减,可无单舫慰相思。
岁晏天高首重回,中原万里一书来。峥嵘未病惊人笔,黯澹长浮避客杯。
雁后江湖开气象,灯前风雨失时才。自怜身隐文焉用,纵有微吟懒向裁。
客有将归金错刀,暮云寒色动江皋。故人知未驯龙性,小弟凭谁与凤毛。
名尽酒狂差自若,病来诗态任儿曹。相闻不浅埙篪思,莫放阳春调转高。
至后郊居殊可怜,剧昏霾色隐寒烟。战馀天地心难识,剥尽阴阳气尚偏。
海内厌长多事日,山中仅有得归年。开尊棣萼能明眼,差胜悲吟剑岭边。
翩翩露冕拥朱轩,十二诸侯济上尊。才大梗阳无讼狱,政馀元礼有登门。
齐风共许中原色,楚些能忘大泽魂。枫叶寒云空自晚,欲将憔悴傍谁论。
平楚苍然万木齐,嵯峨飞阁岱云低。峰头玉蕊春长在,槛外金茎夜不迷。
赋就梁园无左席,书来郢曲有新题。何人强责元龙礼,不遣清樽我辈携。
伏枕清秋海岱边,高楼中擘俯苍烟。同云不尽千家晓,寒月长开万古妍。
天上几看新玉树,山中端合老朱弦。誇他信美仍吾土,句就还应两地传。
江城腊尽雨萧萧,忽有鸿书破寂寥。海内风尘仍岳牧,故人踪迹满渔樵。
休论往事才空老,不为微名贱转骄。东望浮云真咫尺,武夷寒色锁岧峣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