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高枕白云深,春草玄关懒自侵。不怕汝南人月旦,所愁江上鲤浮沈。
凤皇独揽千寻德,鹦鹉双悬异代心。此日为君成感慨,武昌风色昼阴阴。
中郎不爱卖碑钱,盛德那因乞米传。念尔去凌淮蔡雪,向谁呼觅孝廉船。
忽惊鱼素冲江渚,骤有骊珠射楚天。无限故人推毂意,愁君手板少年前。
著成鸿宝世称奇,十载匡庐有梦思。忽尔赠余青玉案,萧然如对白云姿。
鱼书但到那论晚,龙剑须逢自有时。俱道陈王饶丽藻,可能重赠仲宣诗。
差池霜色鬓毛侵,三月移藩已滞淫。惜别故人分手泪,思归傲吏折腰心。
赪鱼下水犹堪溯,黄鹤摩天不易寻。回首莫论萍梗事,古来天地有浮沉。
胜地初凭一杖收,正教吴楚落双眸。千峰尽袅香垆气,九派平拖瀑布流。
忽暝乾坤垂混阖,欲归身世半沈浮。佛灯纵出难为照,天眼虽尊不破幽。
江头初驻木兰舟,谁解携琴载榼游。三国声华公瑾早,六朝风物秣陵秋。
诗成古刹寒堪失,酒尽长干暝欲愁。纵有除书君莫怪,马曹元自属王猷。
史谈留滞逾三载,启事山公愿不孤。剖尽荆珉无卞泣,教成郢雪失巴歈。
文星入夜冲南斗,化雨将春下蠡湖。还道木天当日地,只今明主赐环无。
见说贤书有著声,词场吾党日峥嵘。一枝肯作寻常桂,尺璧能偿十五城。
往嗣东吴元秀出,深源今代岂虚名。还从雁塔看前辈,莫向龙门负此生。
玄旻托好凌九纮,一曲犹能小贺生。书似灵威偏嗜秘,宅如和父仅馀名。
烟霞不散奚囊色,日月长寻钓艇盟。倘读吴侬旧游记,令君风骨坐来轻。
揽辔名高九道闻,攀辕人惜二天分。论才岂必相如似,荐疏空劳北海勤。
骢马风生千里足,神羊霜压五花文。欲知下走沾沾意,今日真成御李君。
青葱玉树映庭除,抱送麒麟事岂虚。生得马迁知续史,便逢王粲不捐书。
凤毛池上霞同掞,蚌气江头月并舒。若问攻驹今太仆,渥洼千里许谁如。
沙深老树欲全髡,湍急停云势若奔。仅有堤存如瓠子,几曾花发号桃源。
天过淮海疑全别,水出昆崙已自浑。却忆故乡诸季在,接䍦颠倒辟疆园。
历乱鸣鸡夜未阑,客程何处不加餐。担头书卷风时堕,马首桃花云并残。
望国望乡春思杂,中寒中暑客衣难。河间正是班班地,衰鬓朱帘懒向看。
玉节新从北极开,彩衣仍出尚方裁。犹龙紫气将西度,如带黄河自北来。
岳色昼晴回菡萏,珂声春晓散蓬莱。称觞不贷夷门酒,分得君王露一杯。
凤池分手惜飞蓬,平土留京地望雄。启自山公传吏部,班应云母隔司空。
鹓行八座星辰表,鹢首三江暮霭中。我欲无言浑未得,可应桃李忘春风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