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出锋铓赣石来,仙都忽见五云开。霓幡闪闪排真驭,珠网重重覆绛台。
照水碧莲犹未变,绕坛红杏亦新栽。刘郎去后谁行乐,壁上龙蛇半紫苔。
碧瓦周遭映佛幢,更穷眼界敞轩窗。山光半拥初生日,天影宽围不尽江。
诗思未容秋色乱,酒醺能使客愁降。陶潜肯忆东篱菊,且倚栏干倒一缸。
寺插孤峰压贵池,幽轩占胜敞双扉。阴生广野千山失,影落空江一雁归。
安得有缘陪社客,更寻何处息尘机。南来北去无时尽,谁念沧浪可濯衣。
亭压全闽近冢丘,四时营祀想神游。毫添玉兔新成史,德合银潢不尽流。
翼翼栋梁横蜃泽,林林松槚冒霜秋。荣名已往馀阴骘,定有儿孙万户侯。
十年想见苏夫子,闻说腰金便弃官。云在皖山峰上住,龙归潜水窟中蟠。
已无俗坌心休洗,更有春醪盏不乾。我亦江南专一壑,忆君相伴把渔竿。
姑溪不是留君地,雪窦天台更一游。玉浪溅云泉尾活,金盘擎海月华秋。
将心与客无痕迹,问疾何人敢对酬。我把钓竿相忆处,蓼花红影上丝头。
当年寻胜已忘还,乘兴重来倍觉閒。赤脚敬瞻新宝藏,白髯羞对旧青山。
禅翁昔授岭头衲,狂客今探树穴环。行把生涯付妻子,幻身长寄一岩间。
有堂归去容身好,天上人间已遍游。远害果能超华左,忘情却欲继雷刘。
松台风送晴空雨,荷沼云生画卷秋。浩气本来缘直养,百年等是寄浮沤。
闻说观梅借烛光,今宵为我更开觞。月来枝上冰生艳,风过梢头玉有香。
羌笛几声传旧曲,菱花一夜照繁妆。坐中老杜凌何逊,索酒题诗思欲狂。
谁惜东园玉树空,且携樽酒与君同。盈盈素艳辞寒萼,浥浥馀香散晓风。
已许冰霜分我莹,尽饶桃杏向人红。能诗自有倪夫子,何必滁阳觅醉翁。
谢家山下双溪阁,水远山深夏亦凉。霜练两条初合影,菱花一鉴泻馀光。
樽罍日日邀宾客,仓廪年年富稻粱。更约诸孙勤问学,桂科将见绿衣郎。
重阳应与客登临,隔水无缘预盍簪。浊瓮拨醅初泛蚁,佳人纤手斗挼金。
南来纵有鸡山赏,北望频兴魏阙心。安得快风吹我去,勇提椽笔伴君吟。
掺别城东秋未深,相思白发已盈簪。远分酒味须颓玉,正是秋香欲散金。
润泽生民公有志,浮沈末路我无心。扁舟明发穿南斗,聊学沧浪渔父吟。
直节忠言久不闻,堂堂今见贾生孙。老奸去位朝廷正,圣母怜才德业尊。
句水晓光尘不染,敬山秋色玉无痕。北楼把酒频邀客,紫诏传呼下国门。
青城突兀与云连,谁作高亭落日边。六代衣冠归寂寞,一番罗绮自华鲜。
低徊斗柄斟秋水,飞舞芦花欲雪天。直上烟霄无尺五,欲要王母对宾筵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