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不随身葬寂陵,却乘金缕一游陈。旧愁黯黯因杨祖,新恨涓涓属灌均。
射鹿未消漳阙泪,惊鸿犹赋洛川尘。君王八斗今余几,肠断无由更感甄。
秋风槭槭雨潇潇,追叹先王气正骄。壮士短箫吴市乞,美人雄剑越溪邀。
三更姓馆樽前蜡,千载胥江月下潮。只有忠祠今尚在,行人指点过皋桥。
胡床数弄渺难踪,只有清疏景物同。几片晓梅江岸月,一行秋雁墅楼风。
却愁猿骨侵人籁,更叹《龟兹》误国工。那得中郎来仰卧,会稽千亩正丛丛。
质子妖姬货可居,六王未毕已丘墟。鞭桥东去无灵药,骖乘西归有鲍鱼。
黄犬泪中惭废立,白蛇醉里报驱除。当时早为秦非计,牧地为封食有馀。
季世唐虞只此时,泗亭天壤哲人违。三交城下波声急,五丈原头日色微。
西国无烟生火井,东邻有女落蟂矶。不关钟邓能缘险,黄皓谯周尽识几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