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水旱何不匀,一淋一亢窘吾民!今日造物何不仁,千呼万吁略无闻。
天公若曰此末劫,兵革之际灾宁论。秋来海上飓风作,摧坚撼密何纷纷。
三日作怒号,五日肆扬尘。如大乘偈狮子吼,如元黄战群龙嗔。
鲸钲鼍鼓数千里,长江流域会其鼓荡之方新。先生宛中忽大笑,如忧患之攒集苍莽奔赴而纷纭。
先生阅世慨劫运,久矣持心證法轮。安得大王之风长鲸之浪席卷无畔垠,涅槃世界于净国,而度灭万劫之芸芸!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