尔家潇洒自天台,山绕溪楼石作台。老我会扶苍玉杖,寻幽重度葛陂来。
翠岭岧峣带白云,林间溪畔绝纤氛。须知乐志堂中坐,长日书声到夕曛。
洞庭春色出黄柑,远致何由共一欢。感荷多情王刺史,独惭彭泽未休官。
昔者柴桑早去官,悠然把菊对南山。若缘五斗能留住,也到花时未得閒。
一室閒居俗虑清,题诗问菊见高情。何如解带花间坐,莫负秋晴送马迎。
邻菊初花粲可观,花前棋局足盘桓。寻常无事宜来数,即过城东来却难。
萧散高情绝世稀,秋清分送菊花枝。清香正色明窗下,自与幽人晚岁宜。
病来愁坐愁无那,强为寻医暂起行。寄谢玉堂曾学士,高轩相过不相迎。
爱君濯濯儒林秀,每日趋朝得共行。邻舍不嫌来往数,暂时相送复相迎。
吾家前代三登仕,今喜孙枝有凤毛。但保岁寒冰雪操,会看青步綵云高。
一官典教河南去,持赠东风碧玉枝。正好盛年崇德业,日吟卫武切嗟诗。
滥食大官三十载,济人馑岁一毫无。园畦过雨青青茂,但爱时和似画图。
不见刘伶三十载,白沙翠竹有馀清。几时鹅鼻峰头去,共酌流霞看晚晴。
翠岫青林二月春,风光潋滟绛桃新。何人独解无尘事,茅舍山中访隐沦。
无人六月不愁暑,二子水亭萧爽同。林影溪光坐终日,何须醉引碧荷筒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