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感方难去,临时忽又秋。山河充浩气,天地寄孤舟。
击楫情弥烈,倾杯思更愁。如何古乐府,惟彼杜康求。
列圣巡游地,高宗阅武场。风元同率土,波更靖重洋。
治迈唐虞远,忧随日月长。御碑亭崚树,洒泪读宸章。
数日气氤氲,寒风聚密云。初犹只片片,久乃益纷纷。
树上迷鸦色,池边疑鹤群。不知今夜半,成否蔡州勋。
物仰乾坤茁,情随节候新。旅人频问夜,飞鸟爱鸣春。
树茂烟云合,花明雨露匀。太平应有象,岱岳望时巡。
寒塞云为画,边庭雪作花。山川封草木,杨柳幂烟霞。
台上鸣悲角,军中听夜笳。健儿三十万,一样泣思家。
冰雪南庭早,风霜北地寒。宵深弓影动,曙后剑花看。
举火连山灼,量沙带月餐。兵家贵神速,将士正桓桓。
松老风偏静,川寒水不波。世情贫里淡,书味病中多。
到处飞雕鹗,何人置网罗。淮西已作雅,待为晋公歌。
毓绩才非旷,居然异牧童。精神颇内蕴,识解足旁通。
废学犹怜小,明求惜未融。不知何岁月,名籍泮林中。
不知自年老,曾孙已六龄。有时来问字,每乐与谈经。
未必聪明质,颇欣壮健形。儒风称累世,瑞气足盈庭。
高下财由定,贤愚以位成。不标君子格,更没小人名。
议论惟知逊,嫌疑幸弗生。东林何所为,界限若分明。
帝蜀为公论,当时讵敢然。文终录杨戏,卷首冠刘焉。
既已微情得,能将妙意宣。何须空啧啧,只说紫阳编。
灭项须迟日,惟有质太公。此情谁识得,着论最明通。
然欲强邻并,先将昧者攻。措施原有序,自可后重瞳。
天下茫茫无清风,及及皇皇兴兵戎。秦师东出山东尽,蒙恬北征漠北空。
虽知扫尽熊与虎,尚有所忽虿及蜂。楚人一炬阿房烬,徒令后人笑祖龙。
时珍真不愧名医,医国能推即在斯。赋美凌云扬得意,人传冠玉魏无知。
柴胡桔梗何求也,玉札丹砂并蓄之。只恐药良多瞑眩,沉疴欲起莫猜疑。
行路难今难又殊,难哉举一可知隅。孤身未必担囊得,空手犹将结伴须。
吕母旧交攻郡邑,李波小妹遍江湖。何年更见风尘静,也策高车周道驱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