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老树对深庐,绿意方浓画不如。檐鸽有声将哺候,林蝉无力试鸣初。
日长差喜添儿课,性懒生憎答客书。一枕故园清梦熟,起来斜照满庭除。
携来龙骨事西畴,蓄溉兼宜制特优。漉漉蟠旋同转轴,声声雅轧等鸣辀。
回头忽盎千陂水,著脚如乘万里流。雨我功成秋色晚,却连荦确枕沙洲。
策蹇重循使驿程,薄寒天气怯吟情。行来大似蹋牛迹,卧后那堪闻雁声。
酒罢深杯非澹泊,镫留暗蕊不分明。愁人一夜浑无寐,赢得霜髭三两茎。
岁岁红亭送别筵,千条齐映碧云天。曲江今日重回首,只有寒鸦与暮蝉。
尘封宝镜光辉歇,一片浮云滓明月。细调铅汞试重揩,轻痕转眼随风没。
朝来启视无纤瑕,当窗照见颜如花。祇怜艳质易衰朽,青铜伴影辜韶华。
吁嗟乎,青铜拂拭光仍在,韶华一去时难再。
昨夜东风生绮陌,朝来采燕簪轻帻。人间可乐又逢春,日下还怜未归客。
青旗繁会阗燕郊,黄罗蹀躞翻云翘。夕阳鞍马忽四散,寒镫相对风萧萧。
忆昔杨盘会食时,堂中白玉传青丝。三年两地萦梦寐,一尊千里同愁思。
折梅远寄何人将,仰天但见群鸿翔。人生安得如汝乐,飞鸣到处皆成行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