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有沧洲意,潇然三径清。藉花能醉客,坐树不妨莺。
著述淹风雨,交游念死生。浊醪君不惜,一晤一回酲。
故园一片月,相照共生平。俭岁无忧色,山田惟力耕。
床头留旧酿,世事尽浮名。余亦明年去,闲看春草生。
秋云冉冉暮,庭草惜青光。雨气留空翠,鸦声落夕阳。
摊书鱼蠹老,岸帻酒杯香。亦有竹林意,何人是古狂。
晓巘映朝暾,人家野水村。楼残遗堞立,寺废古钟存。
解冻春云漾,呼鹰猎马驯。干戈息数载,犹有哭声吞。
秋尽寒山出,羁人不可留。剑光冲暮雨,霜气冷征裘。
蓟北黄金贵,淮南桂树幽。送君从此去,濯足大江流。
钟山醉老太平春,自与云霞道气亲。三代尚存惟我辈,百年独步见斯人。
久居深巷绝华毂,耻向侯门吐锦茵。高隐从来思济世,殷勤属我作良臣。
长安有客思山桂,挂席秋风潞河汭。边城一雁正高飞,爽气澄霞雨新霁。
忆昨承恩衣绣衣,太仓充溢鼠雀稀。六军白粲满区釜,君王玉馔有光辉。
左省高资重廷阙,特简清秩班卿月。入告我后尽嘉谋,退食委蛇无请谒。
江上云山梦里来,知君肝胆几徘徊。金樽满酌不辞醉,茫然清兴使人哀。
君不见八公仙去空山色,濡须之水流不息。功成方可拂衣去,莫到淮南忘蓟北。
河之水兮波洋洋,我不济兮非无梁,回车东望涕沾裳。
波流汤汤,逝不竭兮。出日入月,景不灭兮。人命无常,递相阅兮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