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天何意,竟珠沉玉碎,未消弥月。料是琼宫重谪下,做弄这番悲切。
绣褓萦尘,金钱委地,庭下芝兰折。夜台迢递,可怜谁与提挈。
犹忆病卧床头,娇啼宛转,似未甘长别。死死生生儿女债,青鬓渐生华发。
玉树长埋,灵香不验,寸寸肠如割。高台欲上,寒猿又复啼血。
渺渺征途,劳劳倦客,此生长在他乡。怅良朋别后,岁月偏长。
浮云流水天涯外,料南鸿、应到钱塘。知君独对,小轩修竹,尽日徜徉。
望里露白葭苍。恨名牵利缚,未办归航。纵新词细读,难慰思量。
风雨驿亭鸡欲唱,忆同游、晓梦迷茫。何时归去,分题刻烛,重醉西窗。
痛多才零落,频击剑,问苍穹。记北墅分题,东城纵饮,往事成空。
匆匆向天南去,恨未曾、执手话离悰。谁料千寻玉树,一朝竟委秋风。
朦胧。乡路万重。凭驿使,信难通。叹伤心最是,白头堂上,青鬓闺中。
忡忡。想天涯外,有谁收,遗稿付诗筒。魂傍岭南梅下,夜来月淡霜浓。
把酒送君歧路侧。残菊疏杨留落日。轻裘短剑入皇都,天涯谁个非相识。
风流年少客。青山碧水供行色。听旗亭,秋棠佳句,声价重京国。
董生对罢天人策。身惹御炉香拂拂。玉阶醉插杏花游,金闺夜点红灯出。
功名安可测。三公那必皆头白。莫留连,布帆高挂,快趁西风力。
此日与君重执手。藉草问君无恙否。腮边已有数茎髭,老亲发白娇儿幼。
奚囊何所有。去来赢得诗千首。叹休文,征尘污面,更比旧时瘦。
荒原驴背秋霜厚。旅枕鸡鸣寒月透。人生岂愿久离家,饥驱不觉天涯走。
中原方囗斗。虎争龙攫风雷骤。喜归来,柴桑小隐,松菊还如旧。
怪东风,吹得韶华无几。祇留他、残红一朵,美人头上摇曳。
叹西湖、风光非昔,向登临谁会深意。前度桃门,旧时燕巷,重来瞻眺,暮云叠翠。
六桥外、斜阳芳草,是我断肠地。游人散,青帘无恙,且自沉醉。
又何况、繁华如梦,眼前多少憔悴。淡烟中、孤城半掩,万骑骄骢饮春水。
内院新声,后庭遗曲,祇今犹自在人耳。算惟有、两峰千古,曾也见兴废。
黄昏后,月上女墙,谁忍凝睇。
荒草寒烟,销尽古今人骨。叹劳生、几时休歇。弓刀千骑,算总成虚设。
黍离离、谁家宫阙。
问柳寻花,自有眼前风月。醉浓时、凤团消渴。曲肱高卧,任兔乌奔越。
廿一史、不须翻阅。
群雁南翔,明河西转,树头已换商飙。扰扰浮生,劳劳终日,鬓边渐点霜毛。
壮志未能消。向无人知处,私淬吴刀。金鼓轰天,原来江上滚秋涛。
何言铜柱难标。且风尘混迹,屠钓为交。十万樗蒲,百千沽酒,筵前红粉相招。
醉了更登高。叹江山冷落,人物萧条。仰问苍苍,为须有地置吾曹。
红酒催诗,绿波泛斝,千秋空想芳踪。谁知今朝欢宴,我辈重逢。
薄暮门前雪霁,小梅枝上月朦胧。瑶席敞,氍毹座软,橙橘香浓。
人世上,嘉会少,百年里多半,纷冗匆匆。且须相忘少壮,共话情悰。
座上不衣自煖,阳春先到画堂中。明朝看,当筵新咏,还是谁工。
侵晓东皋霁。买棹共乘春水。游人疑向赤城来,落霞片片沾衣袂。
相将共惜春无几。促坐花茵里。人犹如晋,地喜非秦,同向东风醉。
思君非一日,今朝也、喜得见清狂。想不写颊毛,偏传阿堵,纵添蝇迹,无玷清扬。
更相对,绿杨千万缕,红杏两三行。乍道安仁,未曾傅粉,旋疑荀令,怎不闻香。
风流当年少,沉想处应是,暗惜韶光。只怕芳心呕尽,此意谁将。
羡绮句初成,堪传金石,彩毫挥处,尽是琳琅。待剪明霞一片,付与青箱。
城外钟声听不尽,船头又指龙山。解衣沽酒醉时眠。
故乡何处觅,或在枕儿边。
却念文园多病后,曾经此地留连。西风流水送华年。
后先同作客,游览独凄然。
岁华换、暖回幽谷,春到南国。梅蕊霜前乍白。兰牙雪里渐碧。
看树绕、云围乡路隔。漫淹滞、水馆山驿。料难向归鸿假双羽,思量总无益。
悲恻。谁怜飘泊踪迹。向日丽花明良时候,镇地长作客。
嗟恁样韶华,负了堪惜。欲归未得。愁镜中、双鬓那能长黑。
利锁名缰无休日。将年少、生生浪掷。又何况、愁催兼病逼。
恨春到、恼乱人肠,旅馆闭、垂帘不放东风入。
玉漏半沉,傍花影、翠楼深掩。纱槅朦胧,飞过流萤一点。
单栖无绪,但醉梦、昏沉如魇。到五更风息,隐隐寺钟惊撼。
前事萦怀,新愁入鬓,顿自消减。谢残月孤灯,照我旧时枕簟。
模糊香字,未堪重览。天欲明、门外斗斜河淡。
倚阑自把重帘捲。又早与、东风见。春来独自怕看花,无奈繁红撩眼。
遥知近日,小园雨足,幽径苍苔满。
谁怜客里芳时换。任争说、堪游玩。歌云舞雪总无心,枉自随人欢宴。
孤帏酒醒,小窗月落,柳外啼鸦乱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