巍巍楼阁倚云隈,占断春风百尺台。东去锦帆淇水合,西来爽气太行开。
如新榱桷存丹雘,极目烟霞点绿苔。莫上望京楼望远,《黍离》《麦秀》使人哀。
乍散还乍聚,疑烟复疑水。清光出云中,皎皎如初洗。
劳劳任城道,渺渺近南池。亦欲吟《秋水》,为惭老杜诗。
始皇曾避暑,四阁望依然。欲纵登临目,空愁雨雪天。
老干化虬龙,赏心惟胜友。年来须鬓斑,宜伴支离叟。
毖彼百泉流,洋洋入淇沚。风动碧波纹,荷花香出水。
遥望苏门山,隐磷多幽致。青林间白云,晚照含苍翠。
长啸人已邈,余音振林麓。世事笑莫谈,嵇阮有高躅。
曲岸临大河,风帆日千里。迢递远乡人,离心托江水。
思乡与怀古,望远临江楼。长歌指飞鸟,风起芦花秋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