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识峨嵋径,小桥溪半横。捎云千竹冷,供佛一镫清。
菊圃荒春草,僧房起梵声。顿令心地静,我亦学无生。
春风变万物,不变郁陶心。梦熟还乡路,愁连匝地阴。
花时增怅惘,桑土计深沈。沙岸日初暝,徘徊犹苦吟。
放舟渺入水云乡,曲径通幽草木香。古树摩空凝暮霭,奇花舞景媚初阳。
目无嚣俗来禅境,应有烟霞贮客囊。瓶钵随缘聊可托,不辞信宿此山房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