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为篮舆倦,客知洞壑幽。禅栖空意识,树老阅春秋。
深竹涧阿抱,野云山缺流。衣尘何日浣,一笑此句留。
门对青山水满溪,丹黄蕉荔叶萋萋。已无报赛铜弦曲,剩有残碑玉局题。
迁谪同时悲梦得,文章一代接昌黎。知公不朽英灵在,自有余光炳斗奎。
闽越分程咫尺间,峰如屏展水如环。龙收潭雨僧安钵,鸟破林烟客款关。
风色苍茫瓯海树,秋容峭削浦城山。年来遍踏红尘道,一晌云栖始觉间。
一舟四面浸澄空,月色波光上下同。怪底邻船筝笛静,怕他龙女出珠宫。
蘸波嫩柳绿堪怜,舞向东风态更妍。眼底桃花逐流水,不知春思在鸥边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